EN

新闻中心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协办“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2-18 20:48:48 浏览次数:
分享到:

12月16日,由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协办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索莱达大楼开幕。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庆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张朝意,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西平先后致辞。



FE969


张朝意在致辞中指出,世界汉语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互动,其历史既是汉语教育发展的历史,也是文明互鉴的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乃至中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致力于推动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培养未来汉学家;特别关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基于语言教育史的研究,超越课堂教学,思考建立跨文化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推动不同文明的共生发展。此次会议聚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1CEC


主旨发言阶段,张西平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史研究的建议。他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历史支撑,也是中国语言学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原始文献,建设共享平台和资源库。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表示,近20多年来,不仅是法国掀起“汉语热”,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流行学汉语,可见汉语正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内田庆市介绍了“日本明治时期汉语学者御幡雅文的新的官话资料”,通过这些资料让与会人员了解当时北京的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制度等。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张美兰则分析了清末法国沃德斯卡尔的汉语教材《汉语基础学习》。她认为,该书在词汇和语法上是偏南方官话特点的简易教材。



C80E


在两天的学术研讨期间,来自海内外的汉学家围绕“汉语教育史文献整理进展及问题”“汉语教育史中的专书、人物、国别研究及问题”“汉语教育史与中国近代语言史之间的互动:进展及问题”“汉语教育史研究与当代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对话与互动”等内容,展开了四个阶段的报告、探讨与交流。来自海内外10余所大学近80位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1732A


12月17日,大会圆满闭幕。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朱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薛维华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协办单位致闭幕辞。薛维华向福建师范大学学校领导,以及海外教育学院师生表达诚挚谢意,感谢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学者、听会师生,共同保证了此次大会的圆满成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将和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以及兄弟单位专家学者们一道,推进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世界汉学教育史研究及学会建设搭好平台、携手发展、共同努力!



19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