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5 14:36:5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10月21日至23日,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成功举办。该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国文字博物馆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省教育厅等协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举办第三届。本届大会主旨为“汉字与世界”,包括主旨发言、“文明的记忆与传承——汉字文化国际传播”等七个主题论坛、汉学家进校园讲汉字故事、2019“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以及字酷——2019“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展暨创意·生活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付静主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大会开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柏华,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东升,安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公乐,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安阳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徐家平,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尼泊尔前国防部长、现议员比姆森·达斯·普拉丹,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姜度好,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29个国家的70余位外国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高校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和来自2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的210余位国内文化文字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会。



汉字搭建纽带,文化走向世界

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中,户思社副会长在致辞中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汉字成为人文交流的钥匙。今年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第三届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发祥地安阳举办,我们期待与各国专家学者们共同挖掘汉字潜力,创造汉字未来。比姆森•达斯•普拉丹前国防部长在致辞中说,文字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的精粹,它的作用并不只在于记录信息,而在于传播文化和艺术。我一直想要来拜访中国并亲身感受她的文化,上次来访是我时任国防部长期间,由于事务缠身没能够来到安阳,所幸今天我的夙愿得以完成。戴柏华副省长在讲话中表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华文明的根基,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本届汉字大会以“汉字与世界”为主题,探讨新时代汉字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对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河南对外形象等具有重大意义。李公乐书记在致辞中说,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见证者,也是世界上惟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正在使用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国际汉字大会的举办必将对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白乐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黄天树等汉学家做了主旨发言。安乐哲教授在发言中说,汉字是一个使文化文献经典绵延传续的精致体系,是一个文化吸引子,把不同民族吸引而来,众多文化都融合在一起,转化为一种共合曲调的“多元化”。张西平院长在发言中表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更多人认识到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总结我们在传播汉字过程中的经验,研究汉字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使汉字走向世界。

发掘汉字文化,推动国际传播

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文明的记忆与传承:汉字文化国际传播”主题论坛成功举行。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朝意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孟德宏老师主持,国内外汉学家、学者和留学生等近百人参加了主题论坛。论坛主要包括汉字传播与域外汉学研究、汉字理论与汉字史研究和多元视角下的汉字研究三个主题。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的发言“成人之道:儒学角色伦理学论‘人’”从汉字和哲学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涵。他认为人的概念是阴阳性的、一多不分的;“仁”即“人+二”,突出了人的二侧面性。从文字出发,比如中国文化博物馆的甲骨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挖掘中国文化传统。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从语言学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17世纪汉字在欧洲的传播,展示了欧洲人对汉字和汉文化认识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中国文字从17世纪起便走出国门,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内田庆市比较了东西汉字观,介绍了身处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人汉语学习的感受,表明了日本语再产生和发展中的深厚汉语渊源。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财前谦以日本语中的假名为例,描述了日本人使用汉字做出的努力,分析了汉字对日本语的影响。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从汉字传播角度分析了六书的层次,表明了文化势能是文字传播的第一动力,文字的传播即是文化的传播,传播的结果必然是本土化。法国巴黎利玛窦学院中文总编辑赵小芹探讨了汉字全球化运动中信息化是否会带来“书同文”优势的问题。她认为信息化运动使手写减少,笔画多少已不成障碍,而历代汉字都负载中华文明信息,因此她提倡在文史哲领域运用更多繁体字。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孟德宏从对比视域下探讨了汉英文字所记录的“所指”和“能指”的异同,表明印欧语文字系统以形示音而汉字保留了以形示意的传统,指出了汉语教学中加强汉英对比、准确理解和讲解汉语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宋立文指出当前汉字文化传播存在违背学理、歪解臆说,以讹传讹、抄袭模仿和似是而非、观念误导等问题,提出研究者要积极参与普及传播工作,出版机构要加强内容审查,有识之士要敢于曝光、批判和打假,商业性汉字文化传播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北京中数世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菁分享了汉字传播的案例——“汉字里的中国”文化产品展。该展览以汉字偏旁部首为线索,解释汉字背后的中国文化,让观者了解汉字历史,传承在横平竖直间的文明。

分享汉字故事,传承中华文明

22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孟德宏老师与著名日本汉学家师村妙石和长渊宪二、法国巴黎利玛窦学院中文总编辑赵小芹等专家学者、留学生代表30余人走进安阳市第八初级中学,向中学生们讲述汉字故事、讨论汉字文化。

安阳市第八初级中学张玉柱校长、李银涛书记、李旌旗副校长等校领导向嘉宾们详细介绍了学校文化艺术活动特色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情况。多次为学校争光的啦啦操队、足球队和航模队进行了精彩表演,赢得了嘉宾的喝彩。接下来的古筝弹奏、书法展示、篆刻等传统文化展示则让嘉宾赞叹不已,师村妙石先生当场展示了书法,赵小芹女士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孟德宏老师给一名写甲骨文书法的学生讲解了甲骨文知识,留学生们积极参与了书法体验并与中国学生交换了作品。在课堂互动环节,汉学家们给学生们讲授了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及汉字在海外的传播。孟德宏老师用丰富的文化典故为例,为学生们讲解了汉字构字法蕴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西方语言的异同,其生动的讲解与幽默的风格让课堂欢笑和掌声不断,引来众多学校老师围观。结束时孟老师鼓励学生学好中国文字、传承中华文化,增进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角逐“甲骨文杯”,抒发汉字情缘

22日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承办的“2019‘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决赛暨颁奖晚会”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艺术交流院副秘书长周建平、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屈鹏飞、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法国巴黎利玛窦学院中文总编辑赵小芹、美国“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我校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朝意等15位专家担任此次比赛评委。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萨苏,青年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戴潍娜和中国著名心理专家雷明作为专家对整场比赛进行现场点评。

我校中文学院的留学生爱丽娜、夏辰阳和林凯力晋级决赛并与来自7所大学的21名决赛选手进行了激烈角逐,用流利的汉语生动讲述了他们与汉字和中华文化的情缘、学习汉语的经历及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每个人都有一段与汉字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和巨大魅力。我校的3名新手参赛者以精彩的表现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林凯力获三等奖。我校作为组织方被授予组织奖。比赛还穿插着留学生们带来的“新贵妃醉酒”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等文艺表演,以及甲骨文艺术舞蹈、功夫表演等节目,可谓一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视听盛宴。大赛获得CCTV中文国际频道的特别支持,安阳电视台对比赛进行了全程录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报道,展现了我校留学生良好的中国文化素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经过两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次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阳市政府于2015年共同策划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对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供稿|刘雪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