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海研究编》序言
《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版序言
原序
第一章导论:西方视野中的“儒学”
第一节历史的儒学及其现代命运
第二节莱布尼茨向往儒教中国
第三节“智慧”出了问题?
第四节启蒙运动的“理性”:西方内部的批判
第五节儒学的“局限”
第六节比较文化研究归纳概括方法的必要性
第七节比较文化研究离不开“类比法”
第八节整体性与枝节性类比:联系性与比照性类比
第二章儒学的诠释域境
第一节“互系性思维”作为“常识”
第二节《易经》奠定中国自然宇宙观
第三节“互系”宇宙观与中华传统医学
第四节“互系”宇宙观即生态宇宙观
第五节“互系”宇宙观即道德宇宙观(德心道场)
第六节“互系”宇宙观的“人为中心”宗教感
第七节“关系”的相互性与相构性
第八节儒学:“被造者”作为“创造者”
第九节唐君毅提出的“过程宇宙观”
第三章儒家人生观:至于“仁”
第一节是“本质不变人”还是“做人”?
第二节《大学》奠定人生观
第三节从“齐家”到“治国”
第四节“家庭关系”的“话语性”
第五节人伦角色,体认以礼
第六节“友”之开放性
第七节“成人、成仁”之内在性
第八节“成人、成仁”之能动性
第九节唐君毅论“做人”为人性
第十节我们的非同寻常观点
第十一节《孟子》论“做人”
第十二节从《五行篇》看《孟子》
第十三节实验主义“人伦观”
第十四节“本”“源”“势”“因”释义
第四章儒家“角色伦理”
第一节源于关系而产生的“价值”
第二节“子为父隐”而得“直”
第三节“致中和”而“万物育焉”
第四节礼义在,有廉耻
第五节成人至仁
第六节“仁”:率性之为
第七节“德”之于“行”,在人伦之义
第八节德风之起,“角色”之命
第九节立志笃行,安身立命
第十节儒学角色伦理诠释词汇
第十一节“恕”:推己及人
第十二节“忠”:尽己所能
第十三节“义”:行天下之大道
第十四节“信”:践行诺言
第十五节“德”:品行至善
第五章儒家思想“人为中心”的宗教感
第一节厘清过程天下观与本体论的差别,不再理睬“超绝”
第二节重视行进过程性语言:认知“如何”
第三节溯“天”“帝”观之源
第四节宇宙如何开始:氤氲观“认识论”
第五节“意义”与“价值”:儒家思想的“准无神宗教感”
第六节儒学的“宗教感”:积极的生命之花
第七节“创造”之本质:“与天地参”的儒家宗教感
跋:儒学角色伦理的局限性
《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文译本校译后记